新华社上海5月4日电 题:从渔阳里再出发——百年后新青年这样传承“红色基因”
新华社记者郭敬丹、吴振东、许晓青
上海繁华闹市区的淮海中路上,曾经的霞飞路新渔阳里6号坐落于此。石库门建筑群里,大约百年前的红色历史重新翻开篇章,始终散发出青春朝气。
这里是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机关旧址所在地,它与毗邻的南昌路《新青年》编辑部旧址(原环龙路老渔阳里2号)相呼应,共同传承了百年五四精神的火种。而今,信仰的接力棒已传到新一代中国青年手中。
“90后”施颖杰是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的一名讲解员。五四运动百年之际,是他在这里工作的第4年。
走进里弄深处,施颖杰手指向一个小房间,墙壁上挂着的木牌写着“外国语学社”?!?920年秋天,一批进步青年看到报纸上招募学生的广告后来到这里。其实,学外语是掩护,这里是为培养人才、输送进步青年赴海外留学而创办的学校?!?/p>
讲起这些历史,施颖杰不觉得遥远。在他心中,百年前的陈望道等亦是和自己一样的年轻人?!罢庑┣嗄暝诜缁哪昙?,思考着国家前途命运,用自己的行动推动旧世界向新天地改变?!?/p>
“革命先辈是靠自己的双手和青春热血来创造今天的美好,我们唯有坚守信念,将精神火种接续传递下去?!笔┯苯芩?。
城市的幢幢楼宇间,红色能量也在年轻人的奋斗中得到彰显。作为上海静安区白领驿家两新组织促进中心党总支书记、理事长,共青团上海市委兼职副书记,史逸婵奋斗在高楼大厦里,以党建引领下的社会组织,力求凝聚楼宇间穿梭忙碌的年轻白领,为他们提供精神引领和生活上的“归属感”。
2012年底留学回国后,史逸婵走了一条不太“典型”的路——成为静安区一名党群工作者。史逸婵说:“19岁时,我写下入党申请书,把那当作送给自己的生日礼物,现在更需要我去基层服务,尽我所能去做一个‘开路’的人?!?/p>
2009年12月成立的白领驿家两新组织促进中心,史逸婵一路相伴。成立以来,“白领驿家”共举办各类活动2500多场,服务人次50万,累计发展会员8万名,培育白领自治社团25个,成立社团活动型党支部9个。
百年前,爱国青年振臂高呼,登上历史舞台。今天,更多青年走出书斋,深入基层,在实践中认识国家、锤炼本领、传承信念。
2017年,赵蝶从当时还是国家级贫困县的云南省寻甸县考进华东理工大学。今年寒假,她回乡深入乡镇社区、产业园区和工厂企业开展社会实践?!氨弦岛笪乙盟е督ㄉ杓蚁?、改变家乡,亲身参与到祖国乡村振兴的伟大征程中?!彼?。
“广大青年只有在实践中才能真正厚植爱国情怀,培养奋斗精神,增长知识见识?!比嗔?、华东理工大学团委书记侯宇说,仅在今年寒假,学校就组织起1600余支团队、4700余名学生,前往全国各地开展形式多样、内涵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。今后,实践活动还将继续扩大覆盖面,助力更多大学生担新时代青年使命,立新征程报国之志。
-
大数据"坑熟客",技术之罪需规则规避
2018-03-02 08:58:39
-
高质量发展,怎么消除“游离感”?
2018-03-02 08:58:39
-
学校只剩一名学生,她却坚守了18年
2018-03-01 14:40:53
-
有重大变动!骑共享单车的一定要注意了
2018-03-01 14:40:53
-
2018年,楼市会有哪些新变化?
2018-03-01 09:01:20